联合体

绍兴生命健康(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

发布者:  时间:2024-07-05  浏览: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打造“以 产业园区为基础,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15号),制定绍兴生命健康(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建设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积极履行《关于支持山区26县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充分调动政校行企研五方面积极性,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产教融汇,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在互动共赢中促进行业企业技术进步,高等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打造一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之路。

二、基础与优势

(一)生命健康产业基础扎实,生物医药优势明显

1.健康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考虑绍兴自然地理特征和未来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形成“一核、两地、四片”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依托绍兴古城和镜湖新区为核心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打造区域领先的高端医疗服务业核心区;“两地”即建设滨海新区江滨区和新昌为中心的两大医药制造基地;“四片”即加快培育稽山鉴水、西施故里、虞南山水、剡溪胜地集健康疗休、养生养老、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片区。

2.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并重。绍兴市生命健康制造业集中在生物医药、营养保健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等行业,主要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主。从产品类型分布看,截至2023年12月底,绍兴市包含生产化药的企业有55家,中药企业有26家,生物制品企业有9家,原料药企业有41家,医疗器械企业有215家,药包材企业有51家,药用辅料企业有50家,保健品企业有31家。

绍兴市重点围绕“两重一圈”,打造“两地一群”的发展定位,即以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为重点,构建创新链、产业链、空间链、服务链、资金链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将绍兴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医药制造基地和健康养生养老福地,形成千亿级以上的现代化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图1 绍兴市生命健康制造业分布

图1 绍兴市生命健康制造业分布

3.龙头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崛起。生物医药产业是绍兴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至今已初步形成包括创新药物、制剂、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辅料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浙江省医药行业十强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跻身中国制药工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产品,在国内或国外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维生素E、维生素A及乙氧甲叉的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合成维生素占全球产量的 25%,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和辛伐他汀片国内销量领先,左氟沙星全国销量第一,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霉素、罗红霉素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表1 绍兴市生命健康龙头企业介绍

序号

公司名称

公司概况

1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020)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公司遵循“做强药品主业,发展医疗器械”的经营方针,坚持“务实、创新、包容、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精心守护健康”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精神神经、心脑血管领域的领先者。截至目前,公司注册资本8.6亿元,总资产79.87亿元。

2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医药是于1997年组建的大型股份制综合制药企业,1999年上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持的145家龙头骨干企业之一。公司现拥有昌海生物分公司、新昌制药厂等11家主要分子公司和两家研发单位,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46亿元,利润总额3.58亿元,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103.6亿元。公司已形成了脂溶性维生素、类维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耐药抗生素等系列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3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医药上市企业,于1997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主要生产经营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生化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等。

4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4年上市(股票代码002001)。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理念,专注于营养品、香料、高分子材料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在营养健康、日化护理、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以优质、健康、绿色、低碳的产品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4.构建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一是突出重大平台打造,提出打造滨海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心城区高端医疗服务业核心区平台、越城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十大平台;二是突出产业链群培育,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三是突出企业主体提升,分梯次培育雄鹰企业、领跑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培育3家以上的100亿元规模的雄鹰企业,30家以上上市领跑和隐形冠军企业等;四是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按照高标准谋划一批、高水平盯引一批、高质量建设一批的要求,滚动实施100个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产业重点项目;五是突出创新要素集聚,紧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到2025年,实施生命健康产业重大科技专项50个,建设现代医药、医疗器械2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六是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到2025年引进领军人才50名、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二)联合体医药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经验丰富

1.依托园区锚定生命健康,千亿级产业园未来可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2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由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昌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而成。园区总面积198.68平方公里,下辖新昌高新园区、新昌经济开发区、浙江(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等4个省级园区(开发区)和新昌智能装备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53家,上市企业16家,销售百亿级企业集团4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89亿元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高端装备和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其中生物素、维生素E产量占全球的60%和45%。园区维生素A、维生素E等16个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

近年来,锚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目标不动摇,着力构建协同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科技创新“新昌现象”的核心践行者,探索出传统块状经济向中高端产业集群迈进的产业发展之路。新昌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综合评价排名跃居全省高新区前列,荣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贡献集体、浙江省“亩均效益领跑者”等荣誉。

2.牵头学校深耕医药领域,产教融合成果丰硕。牵头学校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系全国唯一一所药学类职业本科大学,学校坚定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定位,坚守医药行业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办学路径,获批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医药类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项目8000万元资金支撑

图2 教育强国 “医药类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开工仪式

图2 教育强国 “医药类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开工仪式

学校秉承“厚德厚朴、励志远志”的校训精神,凝练“职教本色、医药底色、监管特色”“三色”专业发展特色,构建“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懂智造、接国际、能创新”的“三色·三药·三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聚焦职业教育“一体两翼五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特色,打造“1+N”产教融合生态圈。与新昌县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现代智能制药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新昌产业学院)”,其“政校行企园”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奉化区政府、浙江大学药学院共建“浙江省高端制剂和先进药物创新实验室”;依托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原料药与制剂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校牵头与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医药类院校等56家企事业单位成立浙江省首个医药职业教育联盟,学校牵头发起,联合高水平高校、职业院校、医药龙头企业等全国107家单位成立现代医药、生物制药、中药、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食品等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行业特色院校“智库”作用,建有“浙江省药品监管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医药产业政策研究、基层药械化监管科学研究、药械化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及医药产业人才支撑等方面的研究。与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院合作,共建“国家药品监管局高级研修院长三角教学基地”,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打造行业人才培训品牌。

3.牵头企业实力领先,研发能力雄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020)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公司遵循“做强药品主业,发展医疗器械”的经营方针,坚持“务实、创新、包容、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精心守护健康”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精神神经、心脑血管领域的领先者。一直以来,公司秉承“京新药,精心造”质量理念,连续多年荣登“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制剂出口型优秀企业品牌”、“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和“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百强榜”,是第一批“中国医药企业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 首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优秀课题承担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有上海研究所,并长期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的科研院所、研发公司,以及著名大学保持长期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8个,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个。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技术共209项,其中发明专利144项(国内发明专利137项、美国发明专利4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韩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8项,外观设计17项,体现了公司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图3公司技术中心被列入第二十二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图3 公司技术中心被列入第二十二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4.联合体成员组成合理,资源相互补强。联合体成员涵盖政府部门7家(新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新昌县财政局、新昌县发展和改革局、新昌县教育体育局、新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新昌县总工会),中职2所(新昌技师学院、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高职学校2所(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吸纳了普通本科学校2所(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科研院所1家(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医院2家(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新昌县人民医院)、行业组织3家(绍兴市药学会、绍兴市健康产业协会、绍兴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规上企业11家(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绍兴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嵊州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华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成员,基本覆盖了政行医校企五元主体,其中新昌政府主要部门的全面参与,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极大的保障,促进了联合体内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5.政校共建新昌产业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新昌产业学院坐落于新昌县城中心地带,占地约421亩,房屋建筑面积9万余方,如图4所示,运行后新昌县人民政府预计每年投入1600万元加强新昌产业学院建设,第一轮合作周期10年,如图5所示新昌产业学院是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下属的一个实体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新昌县教育行政部门、经信部门、技师学院、新昌产业界代表和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代表等组成。

新昌产业学院是新昌县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新昌技师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和动能的重要平台。也是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服务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深化大健康类人才培养,带动中职学校发展,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与一体的特色型、功能性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学院秉承“六位一体”功能定位系统布局药学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药品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药学类人才行业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实践基地、职业教育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医药文化推广与社会服务基地六大基地。校地双方致力于将“新昌产业学院”打造成为全国县校合作办学的标杆学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样板。

图4 新昌产业学院规划图及地理位置

图4 新昌产业学院规划图及地理位置

图5 新昌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

图5 新昌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

图6 新昌产业学院签约现场

图6 新昌产业学院签约现场

(三)政府政策掷地有声,积极探索产教新模式

1.产教融合政策“真金白银”。全面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绍兴市政府发布关于《绍兴市深化产教融合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 《加快“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通知,对入选省产教融合联盟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入选省产教融合基地的,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入选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入选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入选教育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根据校地合作协议新昌县政府支持新昌产业学院办学予以生均1万元/年的补助。

2.政府牵头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绍兴市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探索推行“亲产业”办学、“融职业”育人、“联企业”用才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亲产业”办学,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将教学搬入产业园。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市“3+2+4”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统筹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学校与企业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一校一园一企”的校企合作格局。二是“融职业”育人,夯实技能人才基础。定向培”让企业有人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建立职业学校学生“2+1.5+1.5”跨省合作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另外2个1年半分别在绍兴学校、企业学习和实习,实习期间协作班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对口分配签订就业协议。“岗中教”让企业能用人。推动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识岗、跟岗、轮岗、顶岗”的四岗递进式实践锻炼。“贯通学”让企业用能人。统筹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推动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深度耦合。三是“联企业”用才,强化智力支撑保障推动平台联企引智。探索构建“专业+平台+人才+项目”的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校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在各县(市、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研究院),指导校企联合建立产业学院、研究中心、研究院、实验室和智库,吸纳国家和省级引才计划入选者。推动人才驻企服务。支持高校选派优秀人才进驻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或科技指导员,参与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过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协同助企攻坚。指导相关高校、中职学校与家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构建“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的三级科研组织体系,促进校企联动解决企业现场技术问题、工程问题等,着力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设目标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以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和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的政校园企融合体为依托,集聚区域内优质医药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四链有效衔接、适应市场需求、匹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区域布局,打通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服务区域发展渠道。按照“依托一个联合体(绍兴生命健康市域产教联合体)、搭建一个平台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服务一个产业群(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产业群),打造一个新昌样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联融合的共同富裕样板),辐射一座特色城市(共建共享产教资源)”的五个“一”建设路径,如图7所示,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健全与推广“三色·三药·三能” 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新昌共同富裕样板”,为绍兴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探索“绍兴路径”,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绍兴模式”。

图7 联合体构建五个“一”发展路径示意图

图7 联合体构建五个“一”发展路径示意图

四、建设内容

(一)组建一个生命健康产教联合体,健全联合管理体制

1.成立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会由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区内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医药企业、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和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多方共同组成,多方联合制定联合体章程。管委员会做好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将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纳入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推进联合体支持的政策、要素支持和重点项目建设,每年组织召开1-2次理事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年度合作计划和重大合作事项,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合作进展情况汇报,检查、监督合作项目的落实情况,协调、处理合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成立联合体党支部。联合体党支部由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和联合体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发挥联合体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履行领导责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联合体党建工作与产教融合工作相结合,每年与园区内企业共建党支部1-2个,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联合体建设中得到有效贯彻。

3.设立办公室。联合体办公室设立在理事长单位,负责具体执行理事会决议;起草联合体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收集、整理和制定联合体供需台账,做好信息发布;联络联合体政府相关部门,院校和企业,了解和掌握联合体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实际困难,对重大问题等进行调研及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

4.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体发展建设实际需要,成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必要的专家委员会,论证联合体重点工作,为联合体各单位提供具体工作决策咨询。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联合体所在领域科技、教育以及管理、财务、法律等方面专家学者,企业家、教师、工程师、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由联合体理事会聘任。

5.完善利益联结制度。联合体的多元主体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投入有形资产如土地、设备、资金,以及无形资产如知识、技术和品牌,期望在合作共赢的框架下获得相应的回报。一是联合体需完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结构,建立清晰的产权体系。明确多元主体之间的产权归属,明确各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等。二是多元主体不仅是联合体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获得者。联合体应满足参与主体的合理利益诉求,满足参与主体的合作育人权、资源使用权、员工招聘权、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与转化权、经济利益分配权等。三是联合体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完善产权流转机制,确保产权的合理合规流转,吸纳有参与意愿和能力的成员加入,解除不作为、损害集体利益的成员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市场效率。

6.建立联合体实体性“项目制平台化”运行机构。在联合体理事会下设立3个实体性联合体项目组,具体负责联合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及运行。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实际,校企供需双侧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契合共振的程度,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推进联合体的实体化运作。积极推进联合体高水平科技研发实体化组织建设改革工作。

图8 联合体组织结构

图8 联合体组织结构

(二)搭建一个产教融合平台组,推进联合育人进程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以新昌产业学院为项目组牵头单位,针对区域内生命健康产业布局,实施“三色·三药·三能” 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医药专业高技能高学历复合型毕业生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与文化提升需求,构建不少于5个人才培训中心,以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学历、技术技能、综合素质提升需求为目的,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学生和员工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一是打造产教融合的学生培训中心。中心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协作育人,积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职业技能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动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新昌产业学院、新昌技师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等深度参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融合生物活性物质生产技术、中医药相关技术、精准医学关键核心技术及工艺及标准等加入教学实践。在建设期内,校企共建生命健康产教融合专业46个,共建人才培养方案46个,共建产教融合课程300门,共建产教融合教材100本。同时,校企共同开展联合招生,实行现场工程师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在联合体内企业设立学徒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达到5%,建设期内联合培养学徒共3000人;引导工程教育与实习培育方向,着力解决工程师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问题,建设期内培养现场工程师300人;开展技能人才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320人二是建设医药行业工匠培训中心。多方共建涵盖生物制药、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美化妆品等领域的生命健康联合培训中心,重点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数字化转型等培训。面向从业人员的职业升迁需求,开发三大层级的培训体系:企业新入职员工进行基础岗位技能培训,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开展语言、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建设期内开展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3000人次/年三是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心。园区内企业按岗位总量一定比例设立岗位,接受学校教师暑期岗位实践。结合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大力推进教师企业实践。联合体内学校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校全职或兼职工作。建设期内,企业兼职教师共计300人次,课时数达到50000课时;教师企业实践达到1000人月;力争立项浙江省访问工程师12人次四是建设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中心。整合人社部门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证书等职业证书,为企业在职员工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服务。靶向性对接生命健康产业各类职业证书,为从业人员获得相应职业证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设期内获取技能证书32000人次五是做好中高职一体化学历提升中心。推进“新昌产业学院-新昌技师学院”长学制联合办学,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力争构建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贯通培养机制。建设期内,中高职贯通培养8000人,中高本衔接培养500人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学生升学比例72%,联合体内普通本科学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0人,联合体学校整体就业率超97%

2.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以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项目组牵头单位,联合新昌县人民医院、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新昌产业学院,依托园区内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搭建政医企校四维合一的医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联合体内共建一批高水平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等产教协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期内共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80个。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方面实现数量上突破。二是联合体内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共同承担研发、技改项目等,力争研究成果数量160个,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率达35%,到账经费5000万元,合作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包括发明专利等。力争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科技创新等成果零的突破。三是依托产教联合体平台,联合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地高校、企业资源,打造第三方药械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科学数据库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提供潜心科研、便利科研的良好环境。

3.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

以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项目组牵头单位,一是推动药监政务服务创新,加快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园区内设立“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药监柔性服务窗口”,开通医药注册申报绿色服务通道,解决医药企业在申报取证中的困难,压缩药品审评周期。二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机制,依托联合体内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市场化运行的高水平实验设施、创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产教联合成立“一站式”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机构,将联合体已有的科技园、孵化器、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等技术转化服务机构进行整合,统一纳入管理体系。三是培训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技术经纪人,为师生提供技术开发服务、技术供需对接咨询、成果推广、成果价值评估等专业化服务。四是打造“共同富裕-生命健康”基金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金融基金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三)服务一个生命健康产业群,实现全方位产教互动

生物医药是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个高质量产业集群之一,产业规模达300亿级,形成了覆盖生物制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医美化妆品、中药和天然药物等门类的完整产业体系。为全方位精准服务园区的生命健康产业群,采取清单化、项目化工作模式,推出“四张清单”,务求产教融合工作做深做实。一是建立人才供需信息清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统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产业发展趋势,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推动人力资源和高技能人才与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供需精准高效对接。职业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二是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清单,形成校企人才“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柔性管理机制,推行“双专业负责人”和“双师合作授课”制,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打破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支持与鼓励专业教师进企服务、在联合体创新创业,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期内,设立10-12个教师企业博士工作站和学校技能大师工作站,实施专兼职教师互补,推进两类教师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提升双方的科技服务能力与专业实践水平。三是建立生物医药企业项目需求清单,对接联合体内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上的各种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的“卡脖子问题”。四是建立学校知识产权与研发技术清单。统筹联合体内中高职学校、本科院校以及研发机构,设立专职项目联络人,按季度上报和统计校内专利和技术开发现状清单,统一汇总至联合体办公室。办公室统计后,及时在线上进行发布。采用AI匹配+人工筛选方式将生物医药企业项目需求清单和学校知识产权与研发技术清单进行项目匹配,预计在建设期内成功匹配项目50项。

(四)推动“四链融合”,打造一个新昌市域产教联合体样板

联合体充分利用高校、行企、科研机构等单位资源,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联融合。一是高职院校发挥教育和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着重面向区域内生命健康产业人才需求,利用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科技研发等人才柔性引进方式,设立5-10个教师企业工作站和技师校内工作站,支持与鼓励专业教师进企服务、企业技师常驻学校,大力引进园区内医药行业企业的优秀技术骨干、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新昌产业学院工作且担任兼职教师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建设期内共建大师工作室10个共引入产业教授150人二是对标产业发展前沿,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赢“三共”原则,优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新昌模式”,以新昌产业学院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在新昌政府投入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引入企业资金和产业资源,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创新功能为一体的市域开放型技术技能人才实训中心。依托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等产业龙头或规模以上企业建设“厂中校”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85个,承接生产任务或工作业务,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开展生产性经营,每个生产实训基地每年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3项,联合体内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量1500人/年,提高实训基地和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盈利效益。紧扣园区的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立足区域高校的产业联盟、专业学院,谋划建设“政行企校”一体化的市域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一个“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市域产业学院样板。发挥“学校教育”“产业合作”和“企业资源”各自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五)共建共享产教资源,辐射一座生命健康特色城市

基于新昌“五个一”建设模式的联合体共同富裕样板,通过线上共享方式的路径辐射至绍兴整个城市。一是实行优质医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职教云、浙江省精品课程中心、超星学习通等学习平台,发布联合体内校企共同开发的理论及实践实训课程示范包,并根据企业、学校的学习反馈和需求反馈进行课程的升级更新,面向整个绍兴生命健康产业群,逐步拓宽和完善教学资源。二是实行优质师资资源共建共享。搭建科技、人才供需信息数字化共享资源库,动态监测全市人才现状,定期收集全市范围内的人才需求,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有针对性的吸纳全市范围内的医药高技术技能人才,更新师资资源库,推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全市生命健康园区产业供需对接。三是实行优质实训基地资源共建共享。理清联合体内的实训基地设备可用清单和可开展的技术服务清单,依托科技、人才供需信息数字化共享资源库向全市范围内定时发布,实现实训基地的开放共享。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优化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强化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功能。

、特色与创新

1.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部门的统筹作用

成立联合体党支部,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全过程贯穿党的领导,包括在教育资源、生产性实践资源和技术资源方面的指导与规划,在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师资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监管和督导评估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联合体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履行领导责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联合体党建工作与产教融合工作相结合,统筹规划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联合体建设中得到有效贯彻。

新昌县政府多部门参与压实政策支持、指导服务和宣传引导等方面的责任。一是完善联合体建设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包括完善产教融合协调会商机制、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平台、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同时,政府深化资源补充、财政税收减免、土地利用、保险购买、劳务支持等政策,以促进政策规定的有效实施与细化。二是相关政府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和职责,在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师资培训、科技成果转化、资产监管、督导评估等领域履行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责。三是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积极传播建设成果和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究以深化理解以及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良好氛围。

2.多元融合协同,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效能

产教融合联合体极大增强了学校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性与协调性,全方位系统化推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协同。主要是通过构建包括学校、企业、产业园区、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在内的多主体内外协同的治理结构体系,通过与行业、企业、政府等主体建立融合机制,汇聚了校内外多元主体的资源、平台、要素,聚集产教资源,构建产权清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共同体,以一体化协同育人支持系统破除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障碍,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形成了产教协同共生的组织结构。立足自身在地理位置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点战略,对接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和政策导向,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校企协同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建设联合体为抓手,改变以往评价的功利化倾向,破除单向化标准,重设评价体系,从价值导向、评价策略等多个方面协同重构产教融合评价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破立并举且以多破唯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评价机制,最终推动实现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且日益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建立健全联合体治理体制和考核评机制。一是制定产教融合绩效考核和贡献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分类的方式确定联合体多元主体的绩效和贡献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分类考核评价方法,以此推动多元主体有序履行责任。政府重点评估联合体多元主体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的参与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对于真正取得显著成效、积极履职的成员单位采取奖励或者表扬激励的方式予以认可,对于工作不力的联合体成员单位进行鼓励或问责。二是在强化多元主体考核评价的同时,建立企业评级评价机制,以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强化产教融合的内容要求,综合评估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知识转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效。对于在产教融合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获得企业发展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六、组织实施及预期成效

第一阶段(2024年-2025年)

(一)组建联合体理事会,理清“四张清单”

由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新昌产业学院三方共同组成理事长单位。由理事长单位联合成员共同成立联合体党支部、设立办公室、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基本完成组织机构建设。随后,发布利益联结制度,建立联合体实体性“项目制平台化”项目组,开始推进联合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的建设及运行。同时,理清“四张清单”,包括人才供需信息清单、兼职教师资源库清单、生物医药企业项目需求清单以及学校知识产权与研发技术清单,务求产教融合工作做深做实。

(二)共建共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有机融合

对接区域内生命健康产业布局,打造不少于5个人才培训中心,包括产教融合的学生培训中心、医药行业工匠培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心、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中心以及中高职一体化学历提升中心。发挥职院校教育和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第二阶段(2025年-2026 年)

(一)共建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依托园区内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搭建政医企校四维合一的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共同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联合攻克核心和共性技术。联合当地主管部门、在地高校、企业资源,打造第三方药械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以新昌现代智能制药产业学院和园区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在新昌政府投入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引入企业资金和产业资源,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创新功能为一体的市域开放型技术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同时,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重点,以行业企业现实需求为立项依据,开展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畅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

(二)共建共享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全方位服务生命健康产业群

以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牵头单位,成立“新昌高新技术园区药监柔性服务窗口”,联合联合体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一站式”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机构,培训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技术经纪人。打造“共同富裕-生命健康”基金融资平台。完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等各要素融合发展。

七、保障机制

(一)政府牵头筹措,落实经费保障

政府认真落实《绍兴市深化产教融合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 《加快“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激发人才、投资和创新创业活力,为产教联合体的实体组织高效运行服务。学校安排年度配套预算,用于联合体实训条件建设,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捐赠等筹措资金,加强联盟人才培养。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保障

新昌县发改局、教育局、科工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国资局等部门(单位)负责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联合体建设工作的政策统筹、协调推进。积极做好联合体建设组织实施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深化产教融合督促检查机制,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三)坚持绩效导向,提高建设质量

对照联合体建设规划和项目任务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强化考核,对联合体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要敢于在建设中创新发展,做出特色,提高联合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总结推广

加大对联合体产教融合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凝聚政府、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积极营造充分理解、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及时汇总、凝练联合体产教融合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供省域内其他产教联合体借鉴推广。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产教融合与社会合作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