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

磐安现代中药产业学院

发布者:  时间:2025-05-13  浏览:

磐安现代中药产业学院为我校实体化办学机构,坐落于金华市磐安县。本学院立足磐安县“江南药镇”产业优势,通过分层级会商机制,双方发挥优势,定向培养人才,共建科研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围绕中药产业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服务与创业支持,打造省级县域产业学院样板助力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

通过集聚优势、深化协作,着力构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与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县校合作示范标杆,健全全链条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双方办学质量与品牌影响力,切实助推磐安县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政校企多方协同发展共赢格局。

一、组织架构

该学院由磐安县人民政府负责办学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支撑,我校全面承担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研攻关项目推进及社会服务实施,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联合磐安职业教育中心等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中高职一体化(3+2)人才培养,全力打造“产教融合、学研互促、协同创新”的县校合作“磐安样板”,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浙药模式”。

建立分层级、常态化的协调会商机制,重大事项经双方协商决策,确保合作事项落地见效,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工作联络机制。双方指定专职联络员,负责协议执行、措施制定及合作事项督办落实。定期会商机制。成立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评估合作成效,协调解决推进难题。

二、产业学院职能

(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双方协同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联合制定涵盖中药种植、饮片加工、质量检测、营销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紧缺技能人才定向培养方案,共同推进磐安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浙药负责组建由专业教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磐安政府提供占地200亩的实训基地及GMP模拟车间等办学硬件,协同整合江南药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康恩贝中药提取车间等12个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学期项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三阶递进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科研技术联合攻关。联合共建省级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同申报实施中药指纹图谱构建、趁鲜加工工艺优化、农残快检技术开发等科研专项,建立“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审题”的揭榜挂帅机制,加速中药破壁饮片、冻干制剂等科技成果在磐安辖区转化应用,赋能区域中药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三)产教融合体系构建。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专项工作组+项目联络员”三级联动机制,实施“百名工程师进课堂、百名教师下车间”双百工程,推动浙药教师与磐安辖区企业技术骨干双向流动,协同推进从组方筛选、中试生产到临床试验、市场推广的全链条一体化进程,形成“产学研用”闭环生态。

(四)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浙药充分发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长三角教学基地优势,为磐安企业提供GMP认证辅导、检验检测方法学验证等技术咨询服务,年均开展中药鉴别、炮制技艺等专项培训1200人次。联合开展“药膳四季养生”“中药茶饮定制”等柔性服务,组建专家智库参与浙八味市场改扩建等招商引资项目评审,编制中药产业三年行动规划。

(五)双创生态共建共享。协同建设5000平方米“江南药镇创客空间”,浙药每年遴选10个师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磐安配套提供贴息贷款及税收减免政策。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院校人才供给清单”双目录,定期组织辖区企业赴校开展专项招聘,通过“实习即预就业”模式畅通人才供需对接渠道。

(六)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依托磐安千年药文化积淀,系统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产业导师。组织“本草中国”国际夏令营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设计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等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中医药活态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助力打造“江南药镇”区域文化品牌,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实践样本。

三、预期建设成果

通过校地协同建设,力争将学院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继续教育、职教贯通、师资培育、文化传承”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县校合作标杆学院,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特色实践平台。

办学规模方面,规划在校生规模达1000人以上,重点构建三类培养体系:一是中高职一体化(3+2)贯通培养主体;二是探索职业本科(3+4)及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三是面向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提升与职业认证继续教育。

专业建设方面,聚焦现代中药全产业链,以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质量管控为核心,逐步拓展现代物流、健康管理、经典名方开发等领域,构建“种植—生产—服务—研发”专业集群。

服务定位方面,立足磐安中医药产业集群,主动对接浙江省现代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辐射长三角中药种植加工、大健康全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产教融合与社会合作处   版权所有